大众汽车在3月15日召开了公司历史上的首次“能量日”(Power Day)活动,同时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未来十年在电池与充电技术方面的路线图。在活动上大众详细阐述了对电池技术、电池产能、超充站建设等方面未来十年的电气化规划和战略。
逐步扩大产能
大众集团计划到2030年,在欧洲运营6家超级电池工厂,每家工厂的总装机容量可达40GWh,完工后预计每年生产总能量值为240GWh的电池。为了应对需求的增加,大众汽车与Northvolt公司进行合作,将其优质电池的集中在瑞典谢莱夫特奥的“Northvolt Ett”工厂进行生产,这些电池定于2023年开始,将逐步扩大到40GWh的年产能。此外,大众集团还将建设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的第二座超级电池工厂,年产能也将达到40GWh。
固态电池才是蕞终电池形态
大众汽车认为,未来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终极目标形态将会是固态电池。而大众应用的固态电池,是将隔膜从多孔隙隔膜变为陶瓷隔膜,不使用液态电解质,负极由石墨变成锂金属,正极由三元材料变为正极金属材料。
(更简单的设计提供更高性能,来源:大众汽车)
而此前蔚来就曾表示,蔚来固态电池采用高性能硅碳负极,纳米级包覆,超高镍正极等核心技术,实现了360Wh/kg的超高能量密度。但此次推出的并非全固态电池,而是半固态电池,这也是其能够快速商用的原因之一。
此外,大众集团表示车辆使用固态电池之后0-80%的充电时间缩短为12分钟,将电池充满也只需要20分钟即可。
采用标准化电芯
大众集团将会采用标准化电芯设计,可实现众多接口的标准化,并让大众汽车在不同配置下更具有拓展性,应对不同的性能和续航需求。此技术将于2023年推出,并在2030年可实现跨品牌安装并覆盖大众汽车旗下80%电动车型,使电芯在量产车型中的成本降低30%,入门级车型将降低50%,并且大众汽车已做好磷酸铁锂、高锰、镍钴锰和固态电池的技术布局。
向CTP和CTC技术发展
大众汽车将对CTP(Cell to Pack)和CTC(Cell to Chassis)技术领域的研究,大众的CTP技术或将基于现在的MEB的尺寸外包络来开发,即对电池包的内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,但尺寸仍保持在原有范围之内,可实现电池结构的复杂性、成本、重量、厚度的降低。
而此前特斯拉Model 3所采用的是基于21700集成化大模组,已经展现出这种趋势效果,使Model 3仅电池成本就能够降低35%;再到比亚迪的“刀片”电池,也是通过多个长条形大模组组合的电池模块;以及宁德时代CTP技术是基于高镍三元锂架构的多个大容量电芯组成的标准化电池包。